中国饮料招商网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百事可乐涨价,国内民族饮料品牌,何日才能 [复制链接]

1#

疫情之下物价飞涨,从大宗商品到生活必需品,无一例外,而在不少地区,我们曾经3块钱就能买到的百事可乐,竟也悄悄提了价,三块钱再也买不到那份专属“快乐”。

“百事”这个19世纪90年代诞生的饮料品牌,具备很高的知名度,其中一款碳酸饮料——百事可乐不仅最为人们所熟知,更是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利润,并长期在饮料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,售价看似变动不大,其实暗藏玄机。

那么百事可乐有哪些悄悄涨价的行为?消费者该如何识别?中国什么时候能拥有属于本民族的饮料品牌?

01百事可乐有哪些涨价行为?

百事可乐常年维持着“3元”售价,正当消费者习以为常时,百事集团于年4月发布了《调价通知函》,其中就包括大众熟知的百事、美年达等,涨价5角至5元不等。

涨价原因大致归类为运输、原材料、能源等成本的上涨,百事可乐这些年的包装一直在调整,但是3元的售价已经深入人心,此番涨价,是消费者始料未及的。

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动荡,是百事可乐调价的外部原因,虽然整体环境有一定的挑战性,但是据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,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,销售业绩仍然是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。

百事集团高层更是将全年收入预期提高了2%到8%,产品虽然涨价,但是消费者对饮料和零食的需求依旧稳定。

百事可乐的涨价看似突然,其实“早有预谋”,全球物料短缺,劳动力供应不足,运输成本不断上涨,疫情管控限制了供应链的流通,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,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,成本上升,售价自然水涨船高。

年上半年疫情反扑,百事集团只能将这波成本压力,转嫁到消费者身上,用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,保证百事可乐的核心利润。

除了明面上的涨价,百事可乐这些年,在产品包装和配方上,没少下“功夫”,常规单瓶虽然售价一直维持在3元,但单瓶的容量却从最先的ml缓慢压缩至如今的ml,而且容器的品质也不断下降。

同时,可乐配方也持续“缺斤短两”,成分用廉价的果糖替代白砂糖,普通消费者无法有效地捕捉到这些“变更”,其实早已处在百事可乐的“障眼法”中。

02百事可乐成功的诸多原因

百事可乐偷偷涨价的做法不可取,但这个品牌之所以能在全球驰名百年,必定有值得借鉴的经验,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,依旧敢于提价,与其自身品牌自信息息相关。

据年全球饮料市场细分表数据来看,百事可乐在中国饮料市场占据的份额,依旧高居不下,与“可口可乐”分摊碳酸饮料半壁江山。

百事可乐发展史上,有许多成功营销的经典案例,其策略大致分为三个方向:媒介、创意和竞争。

在媒介策略层面,建立起跟企业形象极为契合的中英文网站,加入游戏、音乐等因素,背景色以“活力蓝”为主,并与当时十分火爆的雅虎网站联合,进行全网推广,而在创意策略上,以“激情”为主,“动感”为辅,及时捕捉到青少年的兴趣点。

在竞争策略上,百事可乐更是独具一格,其中最为大众熟知的便是百事音乐的主题活动,通过设置音乐卡片、音乐流行榜等方式举办音乐赛事。

除此之外,百事可乐还在NBA和美国棒球联盟等的体育竞技活动中,寻找机会,并在中文网站设置百事足球世界等项目,多措并举,线上线下联动,组合成最佳营销方案。

百事可乐并非一开始就占尽优势,在与可口可乐的初始竞争里,曾远远落后,数次正面交锋后,才找准了自身的定位,两种可乐在色泽、味道方面并没明显区别。

既然从产品质量上无法突破,便转向消费者,巨资聘请时下最流行的明星作为品牌形象大使,多线宣传下,百事可乐成为了独特、新潮的象征,迅速占据了年轻人市场。

03中国如何树立本民族饮料品牌?

中国饮料市场长期被可口可乐和百事两大品牌包揽,很少见到本土饮料,在我国的饮料发展史中,也曾出现过被大众喜爱接纳的国货品牌。

比如“娃哈哈”、“北冰洋”、“健力宝”等等,它们曾经红极一时,却没能经得住时代浪潮的冲击,在我国的饮料市场,国货品牌占据不到10%。

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诞生过不少饮料品牌,并各自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,但是大众多数人追求饮料口感的新鲜和多元,对于某一品牌并没有很高的忠诚度。

饮料市场中消费者的需求更具个性化,于是带动整个本土饮料行业,规模松散,具有极强的区域特征,迟迟不见较大体量的饮料企业诞生。

既要面对动荡的市场环境,又要应对国际品牌的围剿,中国本土饮料企业急需发展自身力量,在满足不同消费族群需求的同时,进行资源整合,突出重围,适当时机跨区域重组和兼并,提高技术改造能力,注重研发创新,将产业集中化,提高本土品牌信任度,合力推动自主品牌发展。

国货饮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辉煌过,我国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,可以给品牌形象的树立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。

加强民族自信、文化自信,不断开拓国际市场,提升本土品牌的知名度,在认证和检测方面下功夫,提高国际社会对本土品牌的信任度,维护好品牌的国际形象,逐步形成优势,用以抗衡日渐形成垄断的国际资本。

04结语

疫情冲击下,涨价是一种市场趋势,面对成本不断增加的现状,百事可乐已经正式提价,其背后所代表的是国际资本,还将持续占据中国饮料市场。

消费者需要看清真相,保持对价格上涨的敏感,不要被品牌宣传误导,不要为百事的涨价买单,或许其他更为健康的饮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。

我国本土饮料企业的发展,更是任重道远,需结合国内客观实际,推出本土化的品牌战略,加大研发创新力度,多角度入手形成差异化竞争,找准卖点,有效宣传,不过分追求短期的产品销量,通过对本土饮料的市场调查,满足消费者需求,才能形成长期的竞争优势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